王毅:推进海上互联互通,确保海上运输和产业链畅通

[百科] 时间:2025-07-06 03:46:19 来源:东南竹箭网 作者:热点 点击:138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洪晓文 广州报道

2022年11月3-4日,王毅“2022年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海南三亚拉开帷幕。推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海上互联互通海上和产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发表视频致辞时就“统筹海洋发展与安全,确保推进海洋合作与治理”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运输业链共护海洋安全。要以和平方式解决海上矛盾,畅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领土主权和权益纠纷。王毅二是推进共促海洋发展。要推进海上互联互通,海上互联互通海上和产确保海上运输和产业链畅通。确保三是运输业链共商海洋治理。要坚持真正的畅通多边主义,不断完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王毅治理体系。

据了解,推进本届论坛由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海上互联互通海上和产华阳海洋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南海研究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中美研究中心(美国)等单位协办。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前政要、外国驻华使馆高级官员、国际组织及涉海部门代表以线下和云端相结合的方式出席论坛。

“共促海洋发展”

围绕“共促海洋发展”,王毅倡议,“推进海上互联互通,确保海上运输和产业链畅通。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发展蓝色经济伙伴关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为契机,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做好共同开发。大力推进生态环保、防灾减灾务实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挑战。”

当前,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俄乌冲突交织叠加,全球性风险和挑战层出不穷,国际海洋治理格局面临深刻调整与变革。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深海采矿、北极公海渔业等新规加紧磋商,蓝色经济、蓝色碳汇、海洋限塑、渔业限捕和公海保护区等治理进程加速推进,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海洋秩序调整正处在重要窗口期。同时,污染排放、过度捕捞、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 

对此,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致辞时表示,在这些危机面前,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我们加强团结合作,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完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努力实现海洋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王宏表示,中国愿与世界各国进一步深化合作,增进互信,共同应对海洋挑战,弥合海洋发展鸿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地区和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海洋公共服务产品,为完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国际和区域海洋合作与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中国驻东盟特命全权大使邓锡军介绍,“国际上,联合国海洋大会时隔五年再次举行,开启了全球‘海洋行动新篇章’;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BBNJ)等国际协议谈判稳步推进,凸显全球海洋治理和海洋立法的新发展。” 

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合作的探索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合作从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探索发展到现在,合作领域越来越丰富,合作形式越来越多样。应对气候变化、海洋资源管理及利用、海洋公园/保护区的规划与设立、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濒危物种的保护等方面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海洋合作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这方面,中国-东盟国家近年来不断探索建立了各项长效合作机制。例如,中国设立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中国—印尼海上合作基金”,积极支持中国和东盟国家各类海上合作项目;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成立,为加强双方涉海科技创新合作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务实合作方面,根据邓锡军的介绍,中国和东盟国家积极落实《关于未来十年南海海岸和海洋环保的领导人宣言(2017-2027),合作开展“海洋减塑行动”“红树林保护计划”等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项目;积极参与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对非法捕捞行为实行“零容忍”,并积极研究加入《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港口国措施协议》。

对于此次论坛的举办地,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光辉表示,海南是典型的岛屿经济体,海洋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2021年,海南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989.6亿元,占海南省GDP的30.7%。他认为,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深化对外交往与合作,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旅游、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渔业、海上搜救等领域合作,是海南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