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回应“解散”传闻:暂关停京津沪极速达业务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王 君
7月28日,解散“每日优鲜回应关闭30分钟极速达”的每日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优鲜根据每日优鲜APP首页的传闻服务变更通知,原本的暂关30分送达的极速达改为次日达,不过开屏页面仍显示“最快30分钟送达”。停京
在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引退市猜测、津沪极速被强制执行533万元、达业财报延迟发布等风波后,解散每日优鲜又在部分城市调整其赖以生存的每日前置仓模式。
当日晚间,优鲜有消息称,传闻“每日优鲜融资未能交割成功,暂关公司原地解散。停京”对此,津沪极速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并非解散,而是暂时关停极速达业务,对人员也进行了调整。”
受此消息影响,7月28日盘前,每日优鲜股价跳水,一度跌超40%。
根据媒体报道,每日优鲜极速达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关停,改为次日达服务。多位员工表示昨晚收到通知,每日优鲜全国门店均已闭店,系统层面的更新也已经完成,极速达业务正式关停。
对此,每日优鲜方面对记者回应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前置仓业务进行了调整,次日达和其他业务不受影响。“目前只暂停了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极速达业务,何时恢复、是否在全国范围内对前置仓业务进行调整暂未可知。”
前置仓模式是由每日优鲜率先提出的。所谓前置仓模式是将供应商送来的商品先送入平台所在城市大仓,再用冷藏车送往各个前置仓(小型仓储配送中心),用户的订单会被系统分配到最近的前置仓,再由该仓负责拣货、打包,并配送至门店3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手中,配送时间多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
由于前置仓模式解决了生鲜配送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每日优鲜在生鲜电商赛道中脱颖而出。自2014年成立至今,每日优鲜共经历了11轮融资,除未披露融资金额的一轮战略投资外,其余10轮融资总规模达140.47亿元,投资方包括青岛国信、阳光创投、腾讯投资、高盛集团等。
2021年,每日优鲜在纳斯达克上市。但上市后亏损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根据每日优鲜披露的财务数据,2018年至2020年,其净营收分别为35.5亿元、60亿元、61.3亿元,但同期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1亿元、16.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68亿元。进入2021年,亏损局面仍未扭转,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优鲜营收55.47亿元,同比增长23.89%,净亏损30.18亿元。
业绩压力下,每日优鲜试图通过在一线城市调整前置仓模式、进行人员调整的方式降低成本。
“关停极速达业务,不仅是因为前置仓的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较大,后端供应链支撑低效等因素也是重要原因。”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并不意味着前置仓业务模式的失败,目前前置仓的运营模式仍在探索中。
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看来,生鲜电商赛道竞争日益加剧,每日优鲜除了要与叮咚买菜、天天果园、多点新鲜等竞争外,还要应对电商巨头京东、阿里、拼多多、美团等的入局,着实压力不小。
(责任编辑:焦点)
- 一个80后老板的“真还传”调查:负债7000万,“不会跑路,要靠自己能力3年还清”
- “德国制造”生死时刻?历史性能源危机下面临工厂外迁风险
- 土耳其意外降息100基点,里拉接近历史低点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冉茂文、陶虎生提起公诉
- 交易商协会:“第二支箭”扩容首批民营房企落地
- 猫眼上半年收益11.91亿元 娱乐内容服务占比增至44.8%
- 猫眼娱乐上半年净利暴跌61% 疫情冲击三大业务收入全线下滑
- 茶颜悦色就南京开业风波致歉,称将调整两家门店营业时间
- 吉林:“皇封村”“爷仨小烧”等5批次酒类样品不合格
- 为博流量,方向盘改为煮面锅?!罚了
- 营收占比55.9%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挑大梁”
- 十年连跨3个万亿台阶 四川正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 第六期中国“双创”金融指数正式发布 成都综合排名稳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
- 食品价格飙升导致消费习惯改变 英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