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去全球化将加剧世界通胀
参考消息网9月8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5日发表题为《一个去全球化的英媒世界将是一个通胀的世界》的文章,作者是去全球化拉纳·福鲁哈尔。文章称,将加剧世界通无论哪种方式,英媒短期来看,去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将加剧世界通结束都将是加剧通胀的顺风。就像去全球化本身一样,英媒这代表着巨大的去全球化经济转变,并预示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将加剧世界通后果。全文摘编如下:
在过去几十年中,英媒全球化和通货紧缩齐头并进。去全球化随着跨国公司的将加剧世界通发展远远超出单个国家的范畴,它们能够利用技术、英媒外包和规模经济来压低价格。去全球化廉价劳动力、将加剧世界通廉价资本和廉价商品使得保持低价成为可能。
如今,俄乌冲突终结了俄罗斯廉价天然气的供应。全球对碳中和的追求最终将推动对化石燃料使用的永久税收。美中脱钩意味着“高效”(即廉价)但脆弱的供应链的终结。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束以及美联储加息给宽松的货币政策设置了上限。
这一新现实的各个方面都值得欢迎,毕竟,指望单一政府来提供关键物资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主意。
当你将劳动力和能源的真实成本计入考量时,在世界各地生产和运输低利润商品并造成地球污染就没有那么大意义了,更不用说这改变了地缘政治。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去全球化的世界也将是一个通胀加剧的世界,至少短期内将是如此。而这将对世界构成重大挑战。
正如瑞士信贷银行分析师佐尔坦·波扎尔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所说,“战争意味着工业”,无论是热战还是经济战,而工业增长则意味着通货膨胀。这与我们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所经历的模式恰恰相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通过生产廉价商品变得非常富有,俄罗斯通过向欧洲出售廉价天然气变得非常富有,德国通过出售使用廉价天然气生产的昂贵商品变得非常富有”。与此同时,美国“通过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致富。但是,量化宽松政策的许可证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廉价出口所带来的‘低通胀’”。
如今,所有这一切都在改变。这意味着即使是鹰派央行行长也可能无法控制通胀环境,这也是最近央行行长们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当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家弗朗切斯科·比安基和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的莱昂纳多·梅洛西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质疑如果美国的财政状况恶化,货币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通胀。
其核心观点是,如果加息导致经济衰退,税收减少,而不是削减大型项目的开支——如福利和国防开支——或国债违约,那么债务就会增加。当债务状况严重恶化时,单靠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因此就会出现滚雪球效应。结果呢?除非货币政策伴随着更加稳定的财政状况,否则将导致通胀加剧、经济停滞和债务增加。
现在,轮胎已经撞向路面。当利率上升时,理想情况下,你需要减少债务,这就需要增税或减少开支。第一个选项依赖于控制国会的民主党人,由于11月中期选举临近,不清楚他们还能支撑多久。而鉴于一个去全球化、脱碳世界的固有财政投资,第二种选择更是不太可能的。
例如,考虑一下更安全的供应链的成本。美国刚刚通过一项法案,向芯片制造商提供520亿美元的补贴。德国正投入1000亿美元用于武装部队的现代化。西方可能会斥资7500亿美元用于重建乌克兰,七国集团最近宣布计划向基础设施注资6000亿美元。所有这一切,至少在短期内,都指向通胀。
无论哪种方式,短期来看,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的结束都将是加剧通胀的顺风。就像去全球化本身一样,这代表着巨大的经济转变,并预示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果。
(责任编辑:时尚)
- 两只仓储物流REITs表现分化,一只盈利能力优秀,另一只化身管理费刺客
- 马斯克440亿美元拿下推特!推特员工:我要辞职
- 美媒文章:中国创新之路值得美国学习
- 传统车企大反攻:造品牌、交朋友、拼高端
- “知道它们来自哪里吗?4/5来自中国…”
- 步步高收关注函:要求核查林芝腾讯和京东邦能是否存在利用内幕信息精准减持的情形
- 蜜雪冰城再回应员工上班首日猝死:在店里抢救半个小时没救过来,正在和家属协商解决
- 北京平谷:全员筛查区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进入平谷区
- 我国5G基站总数达225万,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破10亿
- 恒指尾盘转跌失守2万点 大金融股走跌汇丰控股、恒生银行跌超5%
- 上海:又13个造谣传谣网络群组被封停,一批个人账号被处罚
- 联合包裹Q1业绩全线超预期 总营收同比增长6.4%
- “知道它们来自哪里吗?4/5来自中国…”
- 白云山发布首季度业绩 归母净利润约18.06亿元同比增加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