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大多数高楼为何只盖到119.9米? 台媒披露其中“玄机”
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1月13日报道,玄机台湾地区“环保署”2018年大幅放宽住宅、岛内大多商业大楼的数高环境影响评估高度,统一要求楼高120米以上才须环评。楼为露而这四年来,米台媒披岛内从北到南都出现高楼119米左右的玄机开发案,台北甚至有119.9米的岛内大多建案,只差环评标准10厘米,数高让地方环保官员感慨“真的楼为露很故意”。开发案规避环评现象由来已久,米台媒披也惹出不少纷争,玄机民代呼吁“环保署”别再视而不见,岛内大多赶快修补环评漏洞,数高找回环境正义。楼为露
新规推行4年来,米台媒披除了120米以下的大楼开发案全数解除环评列管,新建案也频频出现楼高逼近120米的现象。台北市最近的统计发现,几个精华地段的高楼开发案,从118.3米、119.5米到119.9米都有,让官员感慨“这就是在规避环评”。
据报道,新北、台中、高雄市方面也都表示,开发商设计环评标准下缘的产品很正常。高雄市“工务局”局长杨钦富直言,主要原因是环评会拖长时间,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时代力量”民代陈椒华指出,“环保署”放宽环评标准,为开发商大开方便之门。之前台东美丽湾、苗栗坤舆掩埋场等事件都因规避环评,导致环境质量恶化、纷争不断,甚至要花巨额公款赔偿。“环保署”坐视这个漏洞不管,很不应该。
台湾联合新闻网直指,“环保署”对这些不合理现象,二十几年来不动如山,是无能还是无心?
当局设定环评标准,开发商却一直在打环评擦边球。明知眼前的环评破了大洞,主事者手握权力却坐视不管,一直不对症下药把洞补好,反而拿“地方反对”、“不可行”等理由搪塞,任由庞大的社会成本付诸东流,如今更造就119.9米的高楼申请案,摆明挑战环评制度。
报道质疑,岛内多年来环评标准只放松、不精进,这是专业,还是放水?
(责任编辑:时尚)
- 昨日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运输货物1102.2万吨
- “矿工正在投降”:24小时内就抛售了3亿美元比特币
- 前海人寿实控人被监管约谈有何启示?
- 凛冬穿越,2022中国手机残酷故事
- 2022年中国便民缴费产业报告发布便民指数增至83.96 满意度稳步提升
- “云购物”数据里的消费新变化
- 当首富过“苦日子”造车,恒驰5能否成恒大救命稻草?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今年上半年处分省部级干部21人
- 中通快递三季度量利齐增,毛利增长55.9%
- 工信部最新发声!确保汽车、芯片等供应链稳定畅通,政策“组合拳”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减负2.58万亿
- 银保监会: 支持地方更加有力推进 “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 困在软件里的大众集团
- 商业健康险创新渐入佳境
- 国台办回应毕尔窜访台湾:敦促欧洲议会有关人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