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近四成未成年网民遭遇网络不良信息,炫富内容占比最高
11月30日,报告比最《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近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未成
报告发现,年网38.3%的民遭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其中占比最高的遇网是炫耀个人财富或家庭背景(21.2%),宣扬不劳而获、络不良信躺平思想(16.3%)等消极负面的息炫内容,血腥暴力内容的富内比例也达到15.8%。
视频、容占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当前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事件、报告比最重大消息的近成主要渠道之一,其内容质量会对未成年人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影响。未成未成年网民中,年网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民遭比例为47.6%,较2020年下降1.7个百分点。接近半数的未成年人通过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视频平台获取社会重大事件信息,略高于各类官方媒体网站。但当前未成年网民对于网络信息来源渠道的鉴别意识还不高,未成年短视频用户中,会有意识地区分短视频信息是官方还是自媒体发布的不到一半。
报告分析,38.3%的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炫耀个人财富或家庭背景(21.2%),宣扬不劳而获、躺平思想(16.3%)等消极负面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平台监管工作的有序推进,血腥暴力、唆使犯罪、歪曲历史、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得到有效控制,但消极负面信息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
报告调查发现,2021年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络上听音乐、玩游戏、看视频、看短视频、看直播的比例,较202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21年6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推动未成年网民经常参与网上粉丝应援行为的比例从2020年的8.0%下降至2021年的5.4%,减少近三分之一。
2019年以来,各大视频、短视频、社交、游戏等网络平台陆续推出青少年模式,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依赖和网络不良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调查发现,尽管85.9%的未成年人和91.6%的家长都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长均不到五成,四成家长认为青少年模式效果不够明显,一成未成年网民表示对青少年模式不满意。未成年人游戏账号管理趋于严格,但有31.9%的未成年网民使用家长账号玩过游戏。
(责任编辑:休闲)
-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 新疆“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扩容 农用机械“小巨人”撑起采棉“大市场”
- 财经早报:数字货币全线暴跌 深圳首批人才房开始申购
- 山西石楼人口小县改革成果:人员经费可减少2200余万元
- 360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钟力:安全是数字时代的底座 是一切正常运转的基础
- 11月10日重点数据和大事件前瞻
- 北京金融法院发布保险类纠纷审判白皮书
- 红杉资本将把其FTX投资的价值减记至零
- 北京市海淀医院发热门诊暂停接诊
- 郑商所创新理论学习“读书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
- 10月CPI、PPI同比涨幅回落 稳增长政策有发力空间
- 成都:高层次人才购房可不受限购区域限制
- 欧洲能源危机美国获暴利!美媒:一艘赴欧洲的LNG船能赚超1亿美元
- 前有材料涨价,后遇降价风波,新能源下游能否摆脱“陪跑”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