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罚单频出 剑指风险评估、信息披露等领域
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私募基金数量规模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Wind
11月以来,私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以及各地证监局对多家私募机构开出罚单。罚单风险受罚私募机构涉及违规事项包括基金运作不规范、频出评估披露信息披露不合规、信息未按规定评估投资者风险识别及承担能力等。等领
业内人士表示,私募监管层对私募基金违规行为零容忍,罚单风险尤其是频出评估披露对业务的穿透式监管,有利于增强行业合规意识,信息促进行业优胜劣汰,等领保护投资者利益。私募
8家机构收纪律处分决定书
截至11月13日记者发稿,罚单风险11月以来中基协已发出16份纪律处分决定书(含送达公告),频出评估披露对北京至朴投资、信息福建未然资产、等领上海韬韫投资、上海禹闳投资、上海达仁资产、福建诚毅资产、北京华镇股权投资、广州基岩资产等8家私募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
其中,北京至朴投资、福建未然资产、上海韬韫投资、福建诚毅资产、北京华镇股权投资5家私募被中基协取消会员资格,并撤销管理人登记。5家私募涉及违规事项包括不配合地方证监局现场调查工作或协会自律核查、责任人存在利益冲突、不及时向协会报送高管变动重大信息,还有私募人员和场地不符合登记要求等问题。
部分私募机构则因违规被暂停私募基金产品备案3个月至6个月不等。例如,上海禹闳投资因未及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基金运作不规范、未如实向协会报送信息,中基协对其进行书面警示,要求限期改正,并暂停受理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3个月;上海达仁资产因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被中基协公开谴责,并暂停受理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6个月。
和机构处罚同时下发的还有对上述机构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如上海韬韫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韩戎被中基协采取了取消基金从业资格的处罚。原因在于他在管理“韬韫锦标一号定增投资基金”时,与投资者签订补充协议,约定由韩戎按照年化8%的收益率支付给投资者,以个人名义向投资者承诺收益。此举违反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的规定,在随后的协会自律检查中,中基协先后两次向公司发放核查通知,上海韬韫均未有效回应。
地方证监局出手肃清行业违规行为
行业协会连发纪律处分公告之外,包括河南、云南、深圳在内的多地证监局自11月以来也连续发出多份行政监管公告,肃清行业违规行为。
河南证监局在11月9日连发多份行政监管公告,涉及8家私募基金。据公告内容,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存在且需要整改2项违规行为的私募基金有4家,包括慧谷资产、中原海云、豫农产投、厚朴建业基金;需要整改3项违规行为的私募基金有2家,为通财创投和中原金象投资;而被责令整改4项和6项违规行为的私募基金各自有1家,分别是联创华凯创投、中原股权投资。
梳理罚单发现,上述8家私募主要存在的违规行为涉及四类:一是未按规定向中基协和投资者披露信息;二是未按规定及时更新管理层及从业人员信息;三是未按规定评估投资者风险识别及承担能力;四是未按规定对私募基金产品进行风险评级。
与此同时,云南证监局对金沙江投资及相关责任人开出的近千万元罚单也引起了市场关注。11月7日,云南证监局公布了对金沙江投资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涉及违规占用2.77亿元资金,对时任金沙江投资、生物谷实控人林艳和处以500万元罚款,对时任生物谷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贺元处罚200万元,并对金沙江投资处以200万元罚款,累计处罚总额近千万元。此外,云南证监局对林艳和采取终身禁入证券市场举措,对贺元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处罚。
此外,因公司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中存在个别私募基金产品募集完后未在基金业协会办理备案,未对个别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等情形,深圳证监局对正泽投资及总经理雷文瑞出具了警示函。
私募行业穿透式监管持续推进
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存续私募基金数量达139570只,存续基金规模20.39万亿元。为扫清私募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乱象”,监管部门积极采取行动,坚决处罚行业违规机构,加速推进穿透式监管,行业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
“私募行业正在进入理性发展期。‘分道制+抽查制’方式办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有助于在促进行业合规发展的同时,降低时间成本。”睿勤(Preqin)大中华区数据团队副总裁黎子彬表示,穿透式监管增加了整个行业的透明度,更能引导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规运营,加强私募基金行业的诚信,让更多投资机构愿意配置资产到另类投资中来。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游晓刚表示,对私募行业进行穿透式监管,有助于遏制A股市场大资金投机交易的风气,树立大资金价值投资导向。同时,穿透式监管私募基金,推动价值投资导向,可以鼓励上市公司以更好地经营企业为根本,而不是进行二级市场的资本博弈去生存,意义重大。
私募行业“扶优除劣”在持续进行中。11月11日,中基协发布公告称,现有杭州锦泉世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2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异常经营情形,且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协会将注销该27家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并将上述情形录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而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下半年以来,中基协已合计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900余家。
(责任编辑:热点)
- “猪肚鸡汤”冲上热搜,海底捞紧急回应
- 苹果第三财季业绩超预期但增长出现放缓 iPhone销售好于预期 大中华区营收下降1%
- 康希诺吸入式疫苗加强接种抗体可持续6个月以上,能中和奥密克戎
- 德邦快递被指暴力送货 你遇到过吗?
- 对载人航天经验教训的再思考:商业化是发展载人航天必经之路
- 沪指8月份历史数据超五成上涨,机构普遍预期A股震荡修复
- 压降超29万亿,警惕新变种!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最新发声,信息量、含金量大!
- ICMA亚太区首席代表:提高产品“可持续性”透明度是吸引国际投资者的最佳办法
- 国际油市突发巨震!据称沙特正推动欧佩克增产50万桶/日
- 中期协将于8月20日举行期货公司居间人专场考试
- 美、俄、日本、非洲、新加坡,美媒:中国人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到底怎么看?
-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搭乘中国发展快车 共享中国市场机遇
- 组织策划传销!亿家拼APP运营公司上海宝锦国际商贸被罚50万
- 拍照博流量、相亲局,飞盘污名化是怎么来的?